索 引 號: | 012989098/2024-67820 | 主題分類: | 國民經濟管理、國有資產監管 |
組配分類: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 體裁分類: | 其他 |
發布機構: | 建鄴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生成日期: | 2024-01-09 |
生效日期: | 廢止日期: | ||
信息名稱: | 建鄴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草案)編制情況的報告 | ||
文 號: | 關 鍵 詞: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 |
內容概覽: | |||
在線鏈接地址: | |||
文件下載: | |||
建鄴區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計劃(草案)編制情況的報告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3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及考察江蘇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兩個建成”總目標,大力發揚“四敢”精神,全力推進“六大工程”,奮力推動建鄴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市前列,為“強富美高”新南京現代化建設貢獻建鄴力量。
一、計劃完成情況
全區2023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134項,預計126項目標完成情況較好,8項目標未達預期。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經濟指標方面。受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及國內需求不足影響,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仍需鞏固,服務業增加值等與經濟增速相關的部分指標與預期目標有一定差距。(二)項目建設方面。受資金短缺、企業決策久拖不決影響,對仁恒文旅等項目建設按期推進造成嚴重制約。(三)生態環境方面。由于突發污染,個別市考斷面河流雖整治后月均數值已達標,但對年度均值影響暫未消除。PM2.5受2023年12月全國性大范圍長時間輸入性影響,年均濃度未達預期。
2023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表
二、計劃執行成效
(一)發揚“四敢”精神,“五拼五比”取得新突破,“五大軍團”實現新作為,持續推動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1、比拼爭先,彰顯“走在前列”的建鄴擔當。經濟貢獻持續增強。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7.6億元,總量全市第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增幅全市第四;新增規上企業199家。截至目前獲得全市拼經濟比貢獻“爭先榜”“大滿貫”。招商項目量質齊升。完成實際投資總額176億元,入選優質產業項目20個,億元以上簽約項目注冊數120個,其中恒生電子第二總部、南京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2個項目投資額達超50億元。中化金茂能源區域總部、供銷糧油江蘇總部、中廣核新能源江蘇總部、中石化化工物流總部等一批央企項目注冊落地。多次獲得全市拼招商比成效“賽馬榜”紅旗激勵。有效投資不斷擴大。30個省、市重大項目預計完成投資89.73億元,進度101.2%。南京市兒童醫院河西院區二期項目提前三個月開工,小米集團華東總部一期、洋河股份總部大樓等4個項目竣工。全力推動基礎設施REITs試點工作,華泰紫金南京建鄴產業園封閉式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項目正式進入證監會受理階段。
2、夯基壘臺,統籌重點行業的全面發展。金融高地再上臺階。全年金融業增加值超400億元,占GDP比重達30%。設立5億元規模金融科技投資基金,揭牌運營金魚嘴金融科技產業生態中心。不斷加大金融機構招引力度,加快金融資源聚集,新增金融市場主體126家。提檔升級“建鄴高新進園保3.0”,累計授信超74億元,惠及企業近2000家。持續優化金魚嘴每日路演平臺功能,新增投融資撮合額度19.5億。數字經濟再添動能。預計全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633億元。出臺《建鄴區促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若干政策》,舉辦2023年“贏在南京·創業金陵”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南京建鄴數字經濟AIGC產業大會等活動,落地林源氫能源、視源江蘇總部、睿昇數字能源、阿里瓴羊江蘇總部等一批優質數字經濟項目,不斷促進產業生態集聚。全面推進數字應用場景開發建設,全年共公開發布110個應用場景,總投資額14.64億元,全市排名第一。消費市場再掀熱潮。預計全口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0億元,增幅15.6%,增幅全市第一。組建“建鄴頂流商圈聯盟”,持續舉辦促消費活動近800場。全力打造元通頂流商圈,服務推進南京國金中心開業,引進首店182家,舉辦首發、首秀、首演、首展活動共27場,新增國際知名商品品牌50家。打造直播電商產業發展新高地,全年舉辦兩季新消費直播電商大賽,累計直播銷售額突破17.9億元,增幅89.81%。
3、積厚成勢,匯聚內外聯動的澎湃動力。對外貿易韌性持續顯現。預計全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35億元,增幅2%,主城排名第一。開展3期赴新加坡、香港等地境外經貿交流活動,走訪洽談35個企業和項目,香港新華集團等知名企業回訪建鄴,深化寧港雙向經貿合作。舉辦“同心助企”涉外企業政策推介活動,搭建“政企銀”交流平臺,提供政策助企、互惠助企、金融助企三大板塊服務,幫助企業“后顧無憂,放心出海”。市場主體活力逐步釋放。預計全年市場主體新設立1.6萬戶,新增億元以上企業76戶,位列主城第一。創新主體不斷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通過認定6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已認定1602家,目標推進率主城第一、全市領先。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主城排名第一,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1家,主城排名第三。親商暖企環境不斷優化。修訂升級“1+N”產業政策,形成1個管理辦法和N個專項政策的“一業一策”、“產業+創新”的全生態支持。深入開展“百千萬建鄴合伙人陪跑行動”,高質量組織“莫莫下午茶”主題活動,為企業搭建起業務對接的平臺,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啄木鳥行動”,強化服務意識,著力解決企業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打造全市首家“親清·政務港”,實現1100余項政務服務入“港”辦理,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零距離”政務服務。我區《用政務“親清”為企業提供溫馨“港”》獲得“新華信用杯”第五屆全國優秀信用案例,為主城唯一一家入選。
(二)推進“六大工程”,城市治理打開新局面,生活品質到達新高度,持續推動社會建設行穩致遠。
1、內外兼修,提升錦繡建鄴的功能品質。人居環境向美而行。優化城市公園綠地布局,“點線面”結合推進蒼山路、蓮池路口袋公園等17個綠化項目。煥發“一街一景”特色風貌,實施15條背街小巷的精細化整治,重點打造鳳棲路、怡康街等3條精品街巷,培育“康養、怡居”等街巷IP。持續提升老舊小區品質,改造提升泰達新寓、電站村等11個老舊小區,精心打造泰達新寓“睦寧里”物業暖心服務站點和電站村沿河綠道、共享花園等民生休閑特色亮點,持續推進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社會治理以智促治。莫愁湖小學停車場、南京兒童醫院河西院區沉井式停車場投用運行,釋放超6000個停車泊位,有效緩解泊位短缺問題。持續布設終端數據化可視化設備,和平路、蓮池路等4個路段575個道路泊位完成智能化改造,和府奧園等6個小區21個垃圾分類固定收集點實現語音對講、遠程監控、人臉識別、車輛抓拍和畫面存儲等功能運行。安全底線全面筑牢。抓好專項整治鞏固提升,推動“重點行業領域鞏固提升年行動”“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治本攻堅大會戰”“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向縱深發展,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防災減災等各項工作。強化食品安全體系建設,全區24個農貿市場食品快檢室建設和食品溯源與信息公示平臺建設建成使用率均達100%,全年累計完成抽檢8.5批次/千人,按時處置率100%。
2、安居樂鄴,加大民生保障的改善力度。就業創業穩定向好。在全市率先建成8個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8萬人。創新開展大展宏“兔”在韶華、“就”在建鄴職等你來等各類招聘活動238場,持續擴大就業規模。持續做大做強“韶華工坊”品牌,累計引進369個創業項目落地公司化運營,帶動就業約800人,榮獲“江蘇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先后承接了國務委員專題調研、全國人社系統就業工作現場會及全國各地數百場參觀學習,建鄴就業創業工作已成為全國“金牌典范”。公共資源優化配置。正式啟用金陵中學江心洲校區,新創建省優質幼兒園7家,全區省市優質園占比95%、省市優質園就讀幼兒占比96.7%,全市領先。全市唯一獲評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成功入圍省智慧教育樣板區培育區域、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提檔升級興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低保人群、特扶人群、殘疾人群做到應簽盡簽,為簽約居民提供全方位家庭醫生服務。運營全市首家保潔員公寓,外來務工環衛人員拎包即可入住。養老護幼同頻共振。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擦亮“鄴養天年”服務品牌,新建、改擴建和提檔升級6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2個示范性社區銀發助餐點,新建1個社區老年人認知癥照護服務中心。構建“1+6+N”未成年人保護三級工作網絡,設立320個小區陽光護苗工作室,社區未成年人保護站100%覆蓋。建成1家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5家街道園區普惠托育園、1家社區托育點,積極構建“一區一街一普惠”三級公共服務體系。在全市率先推出的“四點半課堂”項目成功入選國家教育部地方典型案例。
3、文明涵養,浸潤人民群眾的人文品格。文化生活日益豐盈。高質量推進“15分鐘文化圈”建設,開展各類文化活動2000余場,服務總人次超500萬。圍繞“建鄴書房”“詩禮中的四時八節”等特色閱讀品牌,開展各類全民閱讀活動245場次,服務讀者85萬余人次,區圖書館列入2023年度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對象。旅游魅力不斷增強。高質量推進“15分鐘旅游服務圈”建設,構建“1+5+N”的旅游咨詢服務體系。打造以“魅力建鄴,精彩無限”為主題的長江文化微游,推出14條研學線路,項目達80場,活動覆蓋20000余人次。緊抓南京旅游熱契機,成功舉辦2023南京江島半程馬拉松賽,萬人暢跑“世界最美馬拉松賽道”,高水準舉辦江豚音樂節,現場吸引近5萬名觀眾共享音樂盛宴,相繼開街“西城夜未央”24小時活力街區、運動街區和音樂街區。生態底色持續擦亮。新建區生態環境指揮調度中心,創新推進綠色治理系統工程。國省考斷面累計均值水質優良比例100%,夾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累計均值水質為Ⅱ類,水源地水質達標比例100%,全區國省斷面水環境質量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陣。
2023年,我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全力以赴拼經濟、惠民生、防風險,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態勢良好,成績令人鼓舞,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一是受外部環境影響,外資項目儲備不足,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公共服務供給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待進一步提升。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編制情況說明
經過多輪征求區領導、街道、部門及園區的意見,現形成了全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現將該計劃編制的具體情況說明如下:
一、指導思想
202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建鄴將鞏固發展主題教育成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市委、區委全會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指導性要求,向著“兩個建成”總目標拼搏奮進、攻堅突破,圓滿收官“六大工程”三年計劃,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中展現建鄴風采。
二、編制依據
統籌好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兼顧做大經濟總量與調優產業結構,發揮改革創新驅動作用,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質量,著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設置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重點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錨定中心,全面學習貫徹黨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將總書記對江蘇的囑托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著力推動建鄴高質量發展各方面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二是爭當頭雁,著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探索示范。聚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樣板,充分展現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的使命擔當,以“排頭兵”的果敢擔當和奮進姿態,在經濟總量、行業支撐、項目招引、開放創新及民生保障等方面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鄴新實踐走在前做示范,努力以一域出新出彩為全局增光添彩。
三是提高站位,體現為全市大局多作貢獻的擔當追求。聚焦挖掘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潛力,妥善有力應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以穩增長硬目標落實促發展硬任務。在主要指標目標安排上,緊密落實市下達任務,更加注重與兄弟城區橫向對比,為全市發展大局勇挑大梁、多作貢獻。
四是科學布局,統籌兼顧長遠規劃與當下目標相協調。聚焦可行性、科學性、延續性,全方位銜接國家、省、市的宏觀政策要求和區域發展新形勢,瞻前顧后、綜合平衡,統籌經濟、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按照“跳一跳、夠得到”的原則協同推進各類目標實現量質提升。又充分走訪調研,進一步深入街道、園區及企業,充分對接“十四五”規劃、“六大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省市區三級重大項目、城建計劃、民生實事項目,保障目標計劃有效施行。
三、總體安排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分為經濟建設目標、社會建設目標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三個體系,共13類,138項,其中經濟建設目標6大類62項,社會建設目標5大類64項,生態文明建設目標2大類12項。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部分目標初步安排表。
四、重點考慮
2024年計劃編制在延續了2023年經濟、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三大類目標設置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與我區實際的契合,明確設置目標具體內容,進一步提高指標的顆粒度與豐富度。部分重點指標初步考慮如下:
一是指標設置前瞻與科學相結合。重點考慮“形有波動,勢仍向好”的基本面來設置主要經濟指標。充分結合當前形勢,一方面突出目標的可行性,兼顧當下與長遠發展關系,持續修復鞏固逐年向好之勢,另一方面突出目標的奮斗性,結合市下達挑大梁目標做好任務分解,利用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調動各部門工作積極性,推動經濟持續好轉。
二是產業布局賦能與招引相結合。重點考慮金融科技產業龍頭帶動效應,賦能高能級產業發展更加集聚。新增恒生電子江蘇總部、南京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等新開工項目,助推金融科技行業數字化進程。持續優化“進園保”累計授信額度,做強金融“資本引擎”。提升實際投資總額,新增項目推進注冊數和開工運營數,擴大招商引資“朋友圈”。
三是民生保障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重點考慮基礎性、兜底性、普惠性,從“關鍵小事”入手,辦好民生“頭等大事”。聚焦低保對象精準救助、全覆蓋殘疾人“兩項補貼”和困境兒童保障,新增上門養老服務、建設社區食堂(幸福餐廳)點位、成立“精準助老”藥事服務站點,新建普惠托育機構等,持續推動全齡友好社會共享幸福生活。
四是城市更新外美與內涵相結合。重點考慮極美城區共創共建,匠心謀劃大美河西錦繡畫卷。通過進一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完善社區配套服務設施,提升整體道路、橋梁、景觀工程等系列舉措,下功夫雕琢建鄴一角一隅。更加突出碳中和碳達峰引領作用,持續綠化美化濱江岸線及綠道改造項目,打造綠色低碳魅力新建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