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政府
          索 引 號:    012989098/2022-22826 主題分類:    科技、教育
          組配分類:    解讀材料 體裁分類:    其他
          發布機構:    建鄴區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2-03-07
          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    
          信息名稱:    政策解讀:關于《建鄴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解讀
          文  號:     關 鍵 詞:    科技創新;規劃;創新創業;創新;規劃編制;建鄴區;行動;成長計劃;創新合作;創新主體
          內容概覽:    
          在線鏈接地址:    
          文件下載:  

          政策解讀:關于《建鄴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解讀

          根據上級關于“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統一部署和建鄴區安排要求,建鄴區政府組織編制了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并納入區重點專項規劃。2019年底即啟動了編制工作,為做到上下銜接,一直結合形勢任務的發展變化,對區規劃內容進行了持續的調整完善。

          一、編制過程

          一是抓好統籌協調。與有豐富編制經驗的相關專業機構共同成立了課題組。區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全面參與規劃研究與編制,與課題組對規劃提綱進行多次溝通討論,注重橫向與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匹配,縱向與市科技創新規劃相銜接,確保規劃編制的規范性。

          二是開展前期研究。20211月開展了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總結全區“十三五”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進展,分析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及機遇、挑戰,著重分析了“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的新趨勢新變化等。同時,注重把科技創新放到全市坐標系中去考量。

          三是堅持開門問策。先后召開各功能園區、街道、科技企業、新研機構、科創載體4場專題座談會,充分聽取各創新主體對規劃編制的意見建議。強化對標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學習吸收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編制過程中,向區有關部門和各園區、街道先后征集了多輪意見建議。

          四是發揮專家力量。邀請科研院所、高校等相關專家對規劃進行了咨詢評審,對專家組提出的修改意見逐條進行了研究討論、修改吸收。

          五是審查把關研究。區先后組織召開了規劃審查會、政府常務會,相關部門和單位對規劃內容進行了集中審查和把關,對指標數據和主要任務進行了討論,確保規劃的應用性和針對性。

          六是持續修改完善。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對規劃內容進行了持續修改和完善。同時,結合先后召開的省、市、區黨代會精神,充實和反映了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進行修改完善。

          二、基本考慮

          在規劃起草過程中,注重把握以下原則:一是對接上位規劃。及時根據省、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編制情況,把最新精神、重點任務、提法表述等體現到規劃中。二是立足建鄴實際。體現建鄴區發展特色,根據全區區情實際、發展定位、產業結構、目標導向等,凝練成八項行動任務。三是注重務實性。相比省級、市級規劃,區級規劃直接面向落實、面對一線,力求舉措任務具有應用性、針對性。四是體現具體化。明確和制定了四個近期推進計劃,使規劃實施有明確的推進抓手,體現到具體的工作任務和推進措施中。

          三、總體框架

          按照規劃編制的規范體例,規劃共設置了五個部分,分別是: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近期推進計劃,實施保障。

          四、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主要總結了建鄴區“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的突出亮點、工作成效,結合全球視野、國內布局、南京發展三個方面的形勢,分析了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第二部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指導思想明確了著力打造巷、港、灣、園等創新載體,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著力提升創新治理能力,形成更多科技創新建設的建鄴展示成果,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一流創新城區,為高標準建成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基本建成重要金融中心核心集聚區提供強大動力、創新支撐和科技擔當,為全市爭創國家性綜合科學中心和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貢獻建鄴力量。發展定位明確了四個方面:打造企業創新活力集中高地、科技人才集中集聚高峰、“小莫”創新服務窗口、國際創新合作重要樣板。發展目標提出了四個維度的目標:創新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創新要素集聚效應突出、創新創業生態大幅優化,并從科技創新、人才集聚、知識產權三個方面構設了9項指標任務。創新空間布局提出構建“一區三園一中心”,即聚力打造建鄴高新區創新主陣地、三個分園區科技創新集聚區、生態科技島人工智能研發設計和應用示范中心,著力建設全域化創新城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相互匹配、優勢互補的創新空間布局。

          第三部分,主要任務:從產業發展、企業培育、成果轉化、平臺建設、人才集聚、開放合作、民生科技、創新生態等方面,凝練出“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工作的八項行動任務,作為科技創新的指引。一是產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推動重點產業鏈群發展,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創新產品示范應用,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競爭力。二是科創企業森林培育行動。大力引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規模,加快孵育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企業研發機構建設運營水平,不斷拓寬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路徑,形成符合建鄴發展特點的創業孵化模式,加速打造“枝繁葉茂”的科創企業森林。三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梗阻環節,全力打通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通道,提升校地合作水平,促進軍民融合發展,全面釋放創新創業活力,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建鄴轉移轉化。四是高端平臺載體建設行動。持續打造“012科創森林成長計劃新型載體,全面提升雙創孵化載體服務能級,著力建設國際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加快集聚高水平應用型學科研究院,有效推進全域化創新活力城區,努力建成全省一流高新園區。五是創新人才培養集聚行動。充分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拓寬招才引智渠道,積極創新人才培育方式,全方位為人才提供更加便捷優質服務,加快構筑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區域獨特優勢的科技人才展示高地。六是開放創新合作深化行動。充分發揮建鄴區國際化建設形象好、國際化人才聚集多等優勢,聚焦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發展定位,加強與新加坡、德國等生根國創新合作,持續拓展科技合作新渠道,實現跨區域科技協同創新發展。七是民生科技惠民拓展行動。聚焦生命健康、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人民群眾最關心、聯系最緊密的領域,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其成果轉化應用,以科技創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八是創新創業生態優化行動。充分發揮建鄴營商環境優越、創新氛圍濃厚、政策配套完善等優勢條件,加強金融賦能科技,保護運用知識產權、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打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

          第四部分,近期推進計劃:圍繞近年來全區科技創新的重點,明確了“十四五”近期擬實施推進的市場創新主體培育計劃、產學研創新平臺打造計劃、“012科創森林成長計劃 頭部企業創新生態圈營造計劃,確保科技創新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取得實效。一是實施市場創新主體培育計劃。全鏈條培育高效賦能,全方位推進量質突破,全體系招商引培并舉,全網絡參與加速成長。二是推進產學研創新平臺打造計劃。打造樞紐型平臺提升創新能級,依托揚子江中心發揮集聚作用,集聚產業化集群引育高端人才。三是深化“012科創森林成長計劃 持續打造品質空間,不斷提升運營活力,著力打造知名品牌。四是開展頭部企業創新生態圈營造計劃。擴大創新生態圈,貫通產業上下游,打造創新聯合體,培育高企增長極,提升人才集聚度。

          第五部分,實施保障:主要是建立完善六個工作機制,分別是建立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完善政策配套落實機制,健全統計考核評價機制,構建科技風險防控機制,優化科技計劃管理機制,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確保各項科技創新規劃目標落到實處。

          原文鏈接:《建鄴區“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